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越读者》读书笔记

钱理群序

网络正以新的形式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并终将把全观感的学习方式带回给人类。

洪兰序

如果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体味人生,那读小说并通过书中人物的视角来了解这世界,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朱光潜 《谈读书》

(无目的的广泛阅读)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我们可以画个门,开了门就回到家了。

不论自觉错过了多少机会,我们都可以随时画一道门户,到我们想去的地方去。阅读就是这样。

作者提出的将阅读当做饮食的分类:

主食——生存需求的阅读

美食——思想需求的阅读

蔬果——工具需求的阅读

甜食——休闲需求的阅读

人类一直有一种越是方便,就越不想阅读的天性。归根结底,人只能珍惜靠自己努力而得来不易的事物。这恐怕也是“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

借助文字的帮助,无须教练就可以吞下许多知识,好像无所不知,而实际上却一无所知。 柏拉图 《斐德若篇》

在活版印刷出现的相当长时间后,当其技术发展成熟、相关的服务完善时,其真正的活力才表现出来,阅读的真正革命也才到来。同理,对于今天网络的发展而言,其完全代替纸质的阅读还有相当的路要走,但长期来看是值得期待的。

王云五 外语学习法:将外文译为中文,一星期左右重译回外文。语法有误照原文修正;遣词用字不如原文亦加以参考。

小说是三十万字写三十字。将简明的道理用众多塑造的人物、精心设置的场景,或曲折或有趣的故事情节来铺陈讲述。让人在不经意间深刻的感受。但读小说又不是读着三十万字就完了。有的时候,需要经历过人生的沧桑,才会对作者写作时的真正思想与情绪产生共鸣。

读诗,不需要理由。

将哲学作为阅读的基础,归纳的方法:

1. 找一感兴趣的主题

2. 找对此主题发过言的感兴趣的哲学家

3. 他关于这个主题的书

4. 读完全书,再进一步反复读

5. 影响他、它影响的人

6. 整理出这一主题的前后脉络

好的历史书,是小说、诗、哲学的综合体。

对历史的透视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出,什么事件和哪种活动有着永久的重要性。——罗素

利用零碎时间、挤出整块时间来阅读。

我们要先把自己的大脑组装成最强有力的CPU,才能善加利用各种便利的记忆工具。

永远不要去看那些打着折扣标签的书,它们不该是你迷恋的对象。

要定时清理藏书,淘汰掉不再读的书。对电子书也一样。要及时将不用之书清理掉,才能保持经典或重要书的突出位置。

不能错过每一本书后面的参考书目,那是作者给读者精心收集的主题馆藏。

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八面受敌(书读很多遍,每次只集中读一个主题的内容。最后对每个主题都很精通)。

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苏轼

经过自己亲手标记的书包含着自己的心灵与智慧,就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是绝不能借人的。

检查是否确切的知道作者说了什么:

1、体会到什么启发;

2、从这些启发接下来要追查什么;

3、能讲出哪里不懂;

4、能讲出不同意作者的哪些观点,作者哪里讲的不足。

这也与文献的阅读方法如出一辙。

讲的出来的意思是,不看笔记,就能自然而然的把这些事情简明扼要地讲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人于书有一见便晓者,天下之弃才也。……读书从勤苦中得些滋味,自然不肯放下。往往见人家子弟,一见便晓,多无成就。——李光地

想起丘成桐也曾说过,他最不喜欢聪明的学生。聪明的学生学什么一看就懂,就不肯下功夫。

主题阅读:好奇心是最重要的。

fashion,就是享受当代各行各业顶尖的人的创作成果。

阅读经典,就是享受过去时间里、各个知识领域里最顶尖的人物所留下来的思想结晶。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他用他的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以次及于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胡适

每个阅读的人都该读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它告诉我们阅读的终极方法。

开出第一条路之前,“博”只是散漫,“专”只是狭隘。无目的的阅读流于混乱,有目的的阅读流于狭窄。

开出了第一条路,有了自己的知识构架后,怎样寻找及淘汰一本书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你已经对整个的知识构架有了了解。可以驾轻就熟的搜寻,也可以毫不吝惜的舍弃。

在探索阅读的路上,最好有一个追赶的对象。

阅读的七道阶梯:根据柏拉图(会饮篇,柏拉图式的爱情)的理论,画出的由七道阶梯构成的阅读地图。

1、如何让自己更美好。

2、如何让自己与所爱的人共同更美好。

3、开始学习一切抽象的美好。

4、开始学习欣赏社会制度的美好。

5、开始学习与自己相异行为的美好。

6、开始学习体会多元知识激荡的美好。

7、学习体会宇宙的智慧之美。

由此,便可从下往上拾级而上。

在最后的审判的那天,那些伟大的征服者、律师和政治家前来接受他们的奖赏——王冠、桂冠或英名镌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万能的上帝看到我们腋下夹着书走进时,他转过身来,不无歆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伍尔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