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星期一

《幸福之路》读书笔记(一)

幸福之路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罗素 B. Russell 著
吴默朗 金剑 译


“罗素相信: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一种错误的世界观;而幸福是人的一种权利,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

"When I am tempted to wish the human race wiped out by some passing comet, I think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of art; those two things seem to make our existence not wholly futile."

当我试图想象人类被某颗路过的彗星毁灭时,我就会想想科学和艺术;这两者使得我们的存在不至于是完全的失败。——罗素

 

罗素又来说话了(代前言) 徐志摩
“他以为只要有四个基本条件之存在,人生便是光明的。

第一是生命的乐趣——天然的幸福。
第二是友谊的情感。
第三是爱美与欣赏艺术的能力。
第四是爱纯粹的学问与知识。”
“……以为我们若然反抗工业主义,即是反对科学本体,这是错误的。科学无非是有系统的学术与思想,这如何可以排斥;至于反抗机械主义与提高精神生活,却又是一件事了。”
在前言里,徐志摩介绍了罗素关于合理的人生与完善社会的观点(四个基本条件)。罗素反对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机械主义,但并不反对科学本身。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快乐?
大部分人,至少相当多的人,都时常地感到不幸,究其原因,按书中的解释,是“……这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会制度,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而前者是决定因素。罗素在本书中想要讨论的是一般人获得幸福的方法,“我的目的在于、为现代文明国家里大多数人遭受的日常不幸提供医治的处方。”罗素认为,所有幸福所最终依赖的东西是“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罗素在年轻时仅仅因为“想多学一些数学”而放弃了自杀。而他认为在成长后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而“相反地,对自我的兴趣,不可能导致进取性的活动。这反倒有可能促使一个人去记日记,从事心理分析,或者成为一个僧侣”。“……对于那些自我专注过于严重,用其它的方法治疗均无效果的不幸的人来说,通向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外在修养。 ”

“我相信这种不快绝大部分是由于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道德和错误的生活习惯的缘故,是它们破坏了人们对于一般事物的天然兴致与口胃。”
“我对生活的热爱正与年俱增。这部分是由于我已发现自己最渴望的东西是什么,并且逐渐得到了不少;部分是由于我已成功地抛弃了某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欲望……然而这主要还是由于我越发少想着自己。……我开始愈加注意外界的事物:世界的状况、各种知识,以及我所喜欢的个人。……对自己的关注决不会导致任何进步的活动。……对于那些过于自我专注以致无可救药者,外部的戒律是通往快乐的唯一途径。”
“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不值得赞美,并且别人也不会去赞美他。”

"如果一个人对这世界唯一所关心的只是这个世界应该对他表示崇敬,那么他往往不大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就算他达到了这个目标,他仍然不能获得完全的幸福,因为人类的本能永远不会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自恋者只不过是对自己加以人为的限制,正如一个为负罪感所压抑的人一样。"
““自大狂”不同于“自恋狂”,他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魅力,他希望令人畏惧而不是令人爱戴。许多疯子和多数历史伟人都属于这一类。……夸大狂,一般来说,不管是精神错乱的还是精神健全的,往往是由过份羞辱受屈所致。

"我相信,如果人们看到了通向幸福的道路,就很少会有人再去存心选择不幸之路。"

在第一章中,罗素阐述了本书的目的,即教普通人如何把握日常生活中的幸福。通过对作者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指出了减少自我关注这一增加幸福感的途径。介绍了“犯罪狂”“自恋狂”“自大狂”三种最普遍的自我专注类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