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星期日

《十二怒汉》人物简评

看过了朋友推荐的影片《十二怒汉》,确是一部精彩的影片,堪称伟大。电影的内容是一个陪审团12个人对一件谋杀案完整的讨论过程。片中除去开场和最后散会的部分,所有场景都是在一个讨论室内完成的。我对这种完全靠对话和演技支撑起来的影片总是怀有敬意的;来自不同阶级、职业的陪审团12人各具特色的性格在演员们精湛的演绎下被表现的非常鲜活,每个人都令人印象深刻。与此相类似的影片还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也相当值得一看。
 
在影片的开始,陪审团的12人被关在一间讨论室中,需要对一桩证据看似十分确凿的谋杀案进行讨论,给出陪审团意见(或是判决?片中提到他们的结论决定了被告的生死)。而这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毫无悬念的判决在8号陪审员的坚持下,演变成了接下来漫长的一个半小时讨论与争辩。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一个生活在贫民窟,长期受到父亲暴力对待的18岁男孩,被两名证人指认在一天午夜时与父亲发生争吵并行凶杀害了其父亲。开始时各种证据都高度不利于被告,而案件的细节和各种证据的疑点就在众人的讨论中被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对这部影片有太多可评价的地方,我只想说说对陪审团12个成员的看法。
 
1号陪审员,一所高中的球队教练,会议的主持人,负责主持会议并维持秩序。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几乎没有发表任何个人观点,因而也看不出他的想法。但他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正如影片的标题一样,“12 angry men”,讨论展开后几乎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愤怒或焦躁不安的状态,在几次讨论可能出现僵局的情况下都是他力排众议,按照会议的流程完成了整个讨论。
 
2号陪审员,戴着眼镜,小小个子,有些害羞的中年人。第一次参加这种陪审,是个善良的老好人,在讨论进行时还热心的给大家发喉糖吃。在主角(8号陪审员)开始对证据进行质疑时,他应该是有所怀疑的,但并没有马上追随主角对抗其他人的勇气。在讨论中途赞成被告无罪,促成了6比6平局的转折点。
 
3号陪审员,在影片中大多时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愤怒的中年人,总是咆哮着要判处被告有罪,是最后一个还坚持被告有罪的人。在他眼中此案证据确凿,恨不得亲手送被告上电椅,不理解其他人为什么会有质疑。实际上他的结论并不牢固,在讨论中只是不断的摆立场,认为证人证物证言都在明显不过。其实他自己的儿子未成年时就和他打了一架离家出走,这点影片很早就交代了,但直到最后才点明了这一点正是他如此坚持被告有罪的原因。正是有着这样痛苦的过去,和不愿承担自己错误责任的心理,才让他对儿子产生了深深的恨并投射到了被告身上吧,心理学上这似乎是被称为“移情”的现象。尽管如此,他仍然一直将儿子的照片带在身上。当他最后在其他11人的逼视下,咆哮着对照片中的儿子大喊是你毁掉了你自己的一生时,他应该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吧,所以才啜泣着说出了“无罪”,给了这场漫长的辩论一个了局,也给了自己对儿子爱恨交织的感情一个了结。
 
4号陪审员,戴着眼镜,头发稀疏的中年人,做股票分析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极为理性与冷静,并自信于自己的智商。比起3号,他才是认为被告有罪的一方中最难以说服的。他始终试图用理性与逻辑证明被告有罪,但在最后9号陪审员指出他(包括众人)都忽略了的一个关键细节后,他被说服了,同意被告无罪。他相信自己的智商和理性,在与主角等人的辩论中也始终冷静克制,以理服人,但却没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是忽略了关键的细节。另外在最后10号陪审员发表阶级偏见言论时,其他人都纷纷离席背对以示抗议,只有他坐着听到了最后,并对10号说“闭嘴,然后再也不要说话了。”忍耐力非凡。
 
5号陪审员,在贫民窟中长大,对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讨论开始时很少发言,但后来也开始加入讨论,支持无罪的一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6号陪审员,普通上班族,正义感很强。在讨论最开始陷入僵局时还曾劝说8号他肯定错了,但在看到越来越多可疑之处时也倒戈向了无罪的一方,促成了平局的转折点。在3号对9号态度无礼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警告3号的人。
 
7号陪审员,做销售的球迷,在主角刚开始质疑时是反对最激烈的,因为他买好了晚上的球票准备看球,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讨论到后来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局面成为6比6平局时他反而支持无罪一方,只是为了早点结束他认为无聊的讨论。他这种人只关心享乐与自己的利益,恐怕到最后也无法从这次讨论中得到什么启迪。
 
8号陪审员,影片主角,整个事件可以说是因他而起的。在一开始其他人都认为被告有罪时,是他发出了质疑,将讨论由本来预计5分钟就解决的事拖延了一个小时,而动机只是认为仅仅5分钟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生死不可接受,必须要先谈一谈。其实在最一开始,他并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来质疑案件的证据,疑问都是一点一点的在讨论过程中不断被发现、被放大的。而正是他这种不能草菅人命的信念,促使他以非凡的勇气,从一开始的以1对11,到逐渐力争盟友,到最后完成了彻底的逆转。其实凶手是不是男孩,从展现出来的证据来看,仍然是存疑的。但这种“疑罪从无”的精神,却可能避免一个悲剧。
 
9号陪审员,一个瘦小而精神的老头,在众人中是第一个支持主角的。在刚开始时,主角以1对11,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只好提议进行一次投票,若除他以外所有人意见仍不变,那就按有罪处理。这时是9号陪审员在11人中投出了反对票,使得讨论得以进行下去。TED的一个演讲曾提到,对于一个事件的发起来说,第一个支持者非常重要,这标志着从无人追随到有人追随的质变。9号就在这里扮演了这个角色。在临近最后,也是他发现了所有人都忽略的一个问题,最终说服了4号。在影片最后,众人在雨过天晴后走出法院,9号与8号简单的握手、交换姓名,就彼此致意离去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莫过如此吧。
 
10号陪审员,怀有阶级偏见的老人。与3号一样,认为被告有罪而只是不停的给结论、摆立场,把推理过程都放到了背后。这种人只能在处于多数优势时强硬,在其弱势并需要摆明道理时显得不堪一击,最后发表的阶级偏见言论引来了所有人的厌恶,只能黯然退出。
 
11号陪审员,钟表匠,也是早期就开始支持主角的人之一。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他有两点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在7号从认为有罪到认为无罪的改变时被7号无所谓的态度所激怒,正义凛然的质问是不是在拿生命当儿戏,若认为有罪就要坚持下去,而7号在严厉的质问下也无言以对。二是在众人的争论逐渐向人身攻击演变时,他站出来提醒大家他们所担负的责任,提醒他们这样畅所欲言的民主形式正是他们国家强盛的原因。也为讨论的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号陪审员,一个开朗健谈的人,戴一副黑框眼镜。开始时给人的感觉和7号类似,也是对讨论浑不在意,还在讨论过程中在纸上画棋类游戏打发时间。但在最后质疑逐渐升级,局面渐渐明朗时也严肃起来,同意无罪的判断。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称得上伟大的影片;而全片所描述的讨论过程,也可看作是美国司法制度的一个样板吧。对这样一种怀抱信仰的司法制度,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